武汉国医堂医院
慢性肠炎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消化科疾病,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诱发原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也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所致。通常该病易反复发作难以驱除病根。那么慢性肠炎应该怎样治疗才能得到有效抑制呢?下面小编将为你介绍治疗慢性肠炎的常见方法。
1、准确诊断、合理选药:经各种临床诊断,可将慢性肠炎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肠炎,抗菌药物对非感染性慢性肠炎肯定无效。感染性肠炎又分为细菌性、病毒性、霉菌性等,目前多数抗生素对病毒和霉菌也是无效的。研究显示,在腹泻病人中,仅有约30%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其余70%不需要也不应该用抗生素治疗。当前由于腹泻治疗中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有的甚至是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耐药菌感染后病人因抗生素治疗无效而导致病程延长,治疗费用明显提高,病人的死亡率也明显增加。因此,对症下药非常重要。
2、疗程要长,避免复发:由于慢性肠炎反复性强,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局部纤维组织的增生,甚至可有细菌被包被的情况,从而造成临床疗效不佳、病情反复发作的状况,所以治疗本病应该延长疗程,必要时可连续使用多个疗程,以期彻底消除致病菌,使病变得以完全恢复。个别有细菌被包被的情况,还可先用3~5天激素进行激发,然后再按疗程治疗。
3、合理安排用药,避免耐药和药物间不良影响:抗生素治疗慢性肠炎,因用药时间长,容易出现耐药,因此,临床常见患者开始用药时疗效尚可,久则疗效降低的现象。合理安排用药,既消除了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不良影响,又避免了其对微生态制剂的灭活作用疗程宜长,避免复发。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胃肠方面的知识,请点击下面的在线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会为您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