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国医堂医院
引起结肠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些药物也可以引起结肠炎,武汉国医堂医院胃肠科胃肠科的相关专家为您罗列如下: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药品若服用过久或服用不当会导致结肠炎的发生,这样的药品主要分为三种:
解热镇痛类药物
主要包括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吡罗昔康、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等非甾体抗炎药以及含有这类药物的复方制剂。它们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骨骼、肌肉病变引起的疼痛,由于这些疾病属于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因此,大约有10%~25%的病人会发生胃炎或胃溃疡。例如,成人每天口服阿司匹林4~6克,5天后通过胃镜即可观察到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糜烂和充血。随着服药时间延长,胃黏膜损伤逐渐扩大并且加重,最后累及十二指肠。
解热镇痛药还可能引发胶原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水泻,有时伴有腹痛。此外,服药后立即卧床,药物在食管中的滞留时间延长,就会对食管产生刺激和腐蚀,发生食管炎
抗生素类药物
使用这类药物后常常会发生结肠炎,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是伪膜性肠炎。引起伪膜性肠炎的药物大多为广谱抗生素,常见的有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利福平等。伪膜性肠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黏液状,无脓血,严重时可发生肠穿孔。
这类副作用主要发生在婴儿、老人、体质虚弱者以及腹部手术患者。由于广谱抗生素可使大多数对其敏感的细菌都被杀灭,而少数耐药细菌如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却能异常繁殖,因此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形成此病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主要包括泼尼松、泼尼松龙和地塞米松等。
与解热镇痛药相似,它们也能减少胃黏液的形成并且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因此,容易引起胃溃疡。另一方面,该类药物还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降低受损黏膜的修复能力,诱发并加剧溃疡。临床上通常将这类副作用称为类固醇溃疡。类固醇溃疡在40岁以上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尤其以风湿病人多见。由于它的初始症状不明显,一旦恶化,就会发生胃肠道大出血或者急性穿孔,因此,接受激素治疗的患者应该重视这类副作用。
武汉国医堂医院胃肠科胃肠科专家温馨提醒: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有关消化呼吸疾病方面的知识,可以网上咨询我院在线的知名专家。也可以拨打健康咨询热线:0771-5322066 武汉国医堂医院胃肠科(http://www.yhq120.cn/)祝您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