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国医堂医院
慢性糜烂性胃炎病因及机制
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胃炎,又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隆起糜烂型),旧称为痘疹性胃炎等,国内一般称为疣状胃炎。报道检出率为1.22——3.3%,其发病机理及病因目前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案也不统一。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以下是武汉国医堂医院专家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原因的介绍:
HP感染据国内外报道,HP感染为病的主要病因。外国37例疣状胃炎89%有HP感染,用泌剂治疗2——3周后,患者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及粘膜炎症细胞浸润等均有明显减轻,同时78%患者HP消失。国内也有相似报道。
免疫机制异常部分学者认为疣状胃炎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andret等提出本病可能与局部组织Ⅰ型变态反应有关。他们证实在疣状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有含IgE的免疫细胞浸润,胃体和胃窦部的免疫细胞中含IgE的细胞分别占11%和12%,萎缩性胃炎分别为3%和2.5%,正常者胃体和胃窦分别为2%和1%.可见疣状胃炎粘膜层的IgE细胞明显增高。有学者用色甘酸二钠或H2(-)剂治疗疣状胃炎,一个月以后临床和内镜检查有明显改善,胃粘膜IgE细胞也相应减少。
高酸学说本病学与DU和或GU合并存在,是否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意见。消化性溃疡虽然非直接来自疣状胃炎,但二者并存的机率很高。认为疣状胃炎与胃酸高有关。H+逆扩散入已存在炎症的胃粘膜细胞所至。且合并此病者,溃疡难愈合或易复发。本病与消化性溃疡的分布年龄相似,多见于青壮年患者。
以上就是武汉胃病医院专家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病因”的介绍,如果你有其他疑问的话,可以点击我们医院网站在线咨询,与我们医院专家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