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国医堂医院
肠胃病是俗称,为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0%左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入更为多见,男性高于女性,如不及时治疗,长期反复发作,极易转化为癌肿。胃肠病历来被医家视为疑难之症,一旦得病,应及时治疗、长期服药,才能控制或治愈。肠胃病的种类很多,包括:慢性肠炎、结肠炎、慢性胃炎(浅表性、糜烂性、萎缩性、反流性)、胃窦炎、胃溃疡、胃出血、胃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等。
肠胃病的根本原因是人体保护性机制与损伤性机制失衡所致。有益菌组成的菌膜屏障遭到破坏、有害菌(如幽门螺旋杆菌)及其分泌的毒素侵袭肠胃黏膜。传统药物在杀灭肠胃有害菌的同时,也杀灭了肠胃必需的有益菌。虽然缓解症状,消除了炎症,但有益菌的减少使肠胃免疫降低(可补充肽胃舒益生菌),一旦停药容易再次感染,引起胃病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环境、饮食、药物、细菌感染等以及吸烟,过度酗酒都可引起。
肠胃病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泛酸、打嗝、饭后饱胀感、压迫感,胃酸、胃痛、胃堵、胃胀、胃寒、胃热、胃痉挛、厌食、消化不良、腹泻、便秘、肠鸣、脓血便、便不成形、粘液便、柏油便、次数多。
一顿美餐之后,有人甘之如饴,有人却会出现局部的疼、痛、胀,或是泛酸、烧心、嗳气等症状。可千万别小看这些吃饭时出现的感觉。
1.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反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中老年人要考虑到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2.进食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者。这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3.饭后出现泛酸、烧心、嗳气、胸骨后痛(平卧或身体前屈或腹压增加时更明显),要考虑胃食管反流病。
4.饭后上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症状持续多年,常在秋季发作,疼痛可能有节律性,如受凉、生气,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后诱发,可能是胃溃疡。
5.常常于饭后2小时胃痛,或半夜痛醒,进食后可以缓解,常有反酸现象。可能有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
6.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会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史近期才发,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则考虑为胃癌。
7.吃东西不当或受了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可能是急性肠胃炎、急性痢疾。
8.饭后立即腹泻,吃一顿泻一次、稍有受凉或吃东西不当就发作,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腹泻为水样,便秘时黏液较多,有时腹胀有便意而上厕所又无大便,数年并未见消瘦,则患慢性过敏性肠炎可能性大。
9.稍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饮酒,或一进餐即会腹泻,有的在腹泻时或腹泻前伴有腹痛、肠鸣,腹泻后腹痛感会减轻,则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
10.吃了油腻食物后有右上腹胀痛并放射到右侧肩部的,可能是患了胆囊炎或胆石症,尤其是喜食油腻食物、肥胖、不吃早餐的人更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