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国医堂医院
急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症,临床上按病因及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其中临床上以急性单纯性胃炎最为常见。通常的来说,患了急性胃炎后,正中偏左或脐周压痛,呈阵发性加重或持续性钝痛,伴腹部饱胀、不适。少数病人出现剧痛。再者就是恶心与呕吐,呕吐物为未消化的食物,吐后感觉舒服,也有的病人直至呕吐出黄色胆汁或胃酸。急性胃炎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后期可出现食管、胃幽门等部位的狭窄,甚至恶变为胃癌。
急性胃炎的中医治疗原则
急性胃炎多属中医胃脘痛、胃痞、呕吐等病证范畴。根据本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舌脉表现,临床上中医多按食滞胃脘型、暑湿犯胃型、寒邪犯胃型、胃热炽盛型、肝郁气滞型对急性胃炎进行辨证施治。
1、食滞胃脘型
主症:胃脘胀满,疼痛拒按,或呕吐酸腐及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食后加重,嗳气反酸,大便不爽,舌质淡红,苔厚腻,脉滑实。
治则: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2、暑湿犯胃型
主症:胃脘痞满,胀闷不舒,按之腹软而痛,纳差食减,口干而腻,头身沉重,肢软乏力,小便黄热,大便滞而不爽,或兼见发热恶寒,舌质红,苔白黄而腻,脉濡细或濡数。
治则:解暑和胃,化湿止痛。
3、寒邪犯胃型
主症:胃痛卒发,痛无休止,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多有受凉或饮食生冷病史,或伴见呕吐清水,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
治则: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4、胃热炽盛型
主症:胃脘疼痛,胀满,痛处灼热感,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有酸臭味或苦味,饮食喜冷恶热,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5、肝郁气滞型
主症: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痛及两胁,情志不畅时更甚,或呕吐吞酸,嗳气频作,饮食减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急慢性胃炎——中医讲究治胃养胃不伤胃
在治疗急慢性胃炎上,尽管单从近期疗效看,中医难以和西药相比,但中医具有整体治疗的特点,通过对人体阴阳气血的调整,使之接近平衡,从而改善症状,更注重治胃养胃不伤胃。对于中医药工作,武汉国医堂医院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在坚持“继承、发扬、创新”的中医药工作思路上,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专科建设,在传承中医药特色和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之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中西辩证平衡疗法”是武汉国医堂医院众多胃肠专家以国内外逾3000例胃肠病例研究为基础,通过近5年的广泛研究所得出的目前根治胃肠疾病的最优疗法。在治疗急慢性胃炎的时候,该疗法中西结合,从胃肠粘膜表层内外双向进行炎症控制,中药活性成分可快速分解幽门螺杆菌的自我保护层,使菌体头部鞭毛快速萎缩从而杜绝菌体在粘膜表皮的定植,另外可在消除炎症外部影响因素的同时增加粘膜表皮细胞更新速度,消灭致病菌及外源性刺激因素。同时,在因地因时因人而已的治疗方式下,为患者在更深层次建立胃肠道的自我长效防御体系,促进患者胃肠道的“自愈”能力,达到彻底根治急慢性胃炎的目的。
温馨贴士:急慢性胃炎的治疗,一定要对症处理。如果不及时治疗,耽误了病情后果相当严重。而且,对于胃黏膜的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如治疗得当的话,病变是可以逆转的。中医治疗肠胃疾病效果显著,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的情况来决定是否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