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国医堂医院
肠道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腹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情况。对于婴儿,肠道痉挛可从哭吵的程度和强度来了解是否存在肠道痉挛。肠道痉挛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困扰。那么,肠道痉挛如何诊断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下武汉国医堂医院胃肠科专家的具体介绍。
肠道痉挛如何诊断:
1、急性胃肠炎或肠道感染:可发生于各年龄组小儿,除阵发性腹痛外还可能出现呕吐、腹泻及发热等症状,有时会由于吐、泻而发生脱水。以上都是单纯肠道痉挛不应有的表现,但发病初期还是需要与肠道痉挛鉴别。包括细菌性痢疾与阿米巴痢疾在内的肠道感染应结合大便的化验室检查才能确诊。
2、肠套叠:是婴幼儿应首先鉴别的疾病,好发于4~10个月的肥胖男婴,全年可发病,春季为高峰期。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腹部腊肠样包块及果酱样(血)便。阵发性哭闹为套叠的肠管痉挛所致,其程度往往比单纯的肠道痉挛重而且规律性更强。大多数患儿可触及腹部腊肠样包块,一般位于沿结肠框走行的部位,其中半数位于右上腹。包块比单纯肠道痉挛时触及的肠管粗大,有一定弹性,并有触痛。发病超过6小时则可能排出果酱样便。
3、肠蛔虫症与胆道蛔虫:肠蛔虫症引起的腹痛实际上也是一种肠管痉挛性疼痛,且呈阵发性,有时出现呕吐与腹部压痛,难以触及蛔虫团。本症虽与肠道痉挛临床表现相似,但因治疗方法不同,故还应力求作出鉴别。胆道蛔虫有时与肠蛔虫症并发,应予以注意。蛔虫并发症与国民的卫生条件和生活习惯有关,因此诊断必须结合病史。虽近年来本症有所减少,但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仍为常见病。
4、急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多发于5岁以上小儿,但婴幼儿期也并非不能发生,阑尾炎的典型症状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病初期患儿常自述为中腹或上腹部痛,也有的不能确定腹痛部位,此时可与肠道痉挛相混淆,数小时后腹痛多固定于右下腹。腹痛一般为持续性,但粪石梗阻、阑尾内寄生虫等具有梗阻性质的阑尾炎在一段时期可以阵发性、痉挛性疼痛为主,也应与肠道痉挛鉴别。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胃肠方面的知识,请点击下面的在线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会为您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