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是指由胃粘膜上皮或间质成分增生所引起的息肉状病变。正常胃粘膜由于粘膜周围萎缩,出现腔内息肉状改变。增生性改变时,肥厚的粘膜也可出现息肉状改变。增生性改变既可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息肉状改变。胃息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胃肠疾病,那么诱发胃息肉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请合
武汉国医堂医院胃肠科医院专家为我们解答一下。

胃息肉的症状是什么
胃息肉有单发也有多发者。胃息肉患者多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低下,因此常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与不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及腹泻等症状。本病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合并糜烂或溃疡者可有上消化道出血,多表现为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黑便,呕血少见。位于幽门部的带蒂息肉,可脱入幽门管或十二指肠,而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息肉生长于贲门附近时可有吞咽困难。
绝大多数胃息肉都可经胃镜下进行手术治疗,防止息肉癌变。目前,针对胃息肉的治疗主要采用高频电凝术切除,高频电凝术切除是内镜治疗中重要的一种。内镜下用高频电凝术切除息肉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而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
这种方法不仅操作简便,且病人费用较低,并发症较少,还能获得整个息肉的病理检查结果。术后患者应注意休息,禁止激烈运动,进流质饮食,同时服用胃肠黏膜保护剂和止血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