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国医堂医院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郁火伤阴,胃络失于濡润,且阴虚则生内热 似饥而不欲食—虚火消谷则似饥,胃虚不能消磨水谷则不欲食 口干咽燥,或口渴思饮—胃阴不足,津液不能上承 消瘦乏力—胃虚精微不足,形体失养 大便干结—津液不足,大肠失润 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阴虚火旺之象 本证可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碱性返流性胃炎 证机概要——胃阴亏耗,胃失濡养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前方养阴益胃,后方缓急止痛,合之滋阴而不腻,止痛又不伤阴, 适用于隐隐作痛、口干咽燥、舌红少津的胃痛 方解——一贯煎 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养阴益胃 当归—养肝活血而具疏通之性 川楝子—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加减——①胃脘灼痛,泛酸嘈杂—加珍珠层粉、牡蛎、海螵蛸或配左金丸以制酸。 ②胃脘胀痛较剧,兼有气滞—加厚朴花、玫瑰花、佛手等(行气止痛) ③大便干结难解—加火麻仁、栝楼仁)(润肠通便) ④阴虚胃热—加石斛、知母、黄连(养阴清胃) 临证备要—— 津枯宜生:西洋参、石斛、生谷芽、生鸡内金、荷叶、绿萼梅、 乌梅、木瓜(胃酸不足,可酸甘化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