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国医堂医院
1.基本病机——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生理——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收纳腐熟水谷,胃气以 和降为顺,胃气宜通,不宜郁滞 病理——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劳倦过度→伤及于胃→胃气失和, 气机郁滞(气滞血瘀,宿食停滞,胃气郁滞)→不通则痛 阳气不足,中焦虚寒→胃络失于温养 胃阴不足→胃失濡养 →脉络拘急→气血运行不畅↗ 2.病位——胃,与肝脾关系密切,涉及胆、肾 (1)胃与肝 生理——肝属木,为刚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 胃属土,为多气多血之腑,喜濡润而主受纳 脾胃的受纳运化、中焦气机的升降——有赖于肝之疏泄——土得木而达 病理——肝气上逆→易于横逆犯胃→木旺克土,土虚木乘→气机痞阻→肝郁胃 肝气久郁→气滞血瘀→胃络瘀阻→血瘀胃痛 痛 《医学正传胃脘痛》:“木气被郁,发则太过,故民病有土贼木贼之候” (2)胃与脾 生理——脾为湿土,以升为顺 脾湿胃燥,脾升胃降 水谷得以受纳腐熟 胃为燥土,以降为和 燥湿相济,升降得调 精微得以转输运化 病理——胃病常累及于脾——胃为阳土,其病多实(如饮食积滞) 脾病常累及于胃——脾为阴土,其病多虚(如脾气虚弱,中焦虚寒) (3)胃与胆 生理——胆主通降有助于脾之运化,胃之和降 病理——胆病失于疏泄,通降失常→逆行入胃→胃失和降,气机不利→胃痛 (4)胃与肾 生理——肾为胃之关,脾胃之运化腐熟,全赖肾阳之温煦 先天之肾赖后天之胃以滋养,后天之胃靠先天之肾以生化 病理——肾阳不足→脾肾阳虚,中焦虚寒 →胃失温养→虚寒胃痛 脾胃虚寒→日久损及肾阳 →阳虚运血无力→血瘀→血瘀胃痛 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胃 胃阴亏损→久则耗伤肾阴 →胃肾阴亏→失于濡养→阴虚胃痛 3.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端,而演变各异 早期——外邪、饮食、情志所致者——实证 后期——脾胃虚弱,往往虚实夹杂(如脾胃虚弱夹湿、夹瘀等) 4.病理因素——寒(寒邪)、热(热郁)、气(气滞)、血(血瘀) 湿(湿阻)、食(食滞)、虚(脾胃虚寒、胃阴亏虚) 5.病理演变 (1)实证与虚证、寒证与热证、气滞与血瘀可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①实证←→虚证 久痛不愈,反复发作,脾胃受损→由实转虚—因寒而痛→寒邪伤阳→脾胃虚寒 因热而痛→热邪伤阴→胃阴不足 虚证——感受外邪→虚实夹杂 ②寒证←→热证 外寒、饮食生冷→寒积胃脘→日久可郁而化热→胃热证 因热而痛→复因生冷过度→寒热不调→寒热错杂证 ②气滞←→血瘀 (2)日久不愈,变证丛生 ①胃热炽盛→迫血妄行 瘀血阻滞→血不循经 →便血、呕血 大量出血——气随血脱→亡阳厥脱 脾气虚弱→不能统血 ②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火热内结,腑气不通→厥脱危证(腹 痛剧烈拒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 ③日久成瘀,气机壅塞→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呕吐、反胃 ④胃痛日久——痰瘀互结→壅塞胃脘→噎嗝